抗紫外整理劑的研究經歷了屏蔽劑、吸收及與納米材料的研制過程,對紫外線的屏蔽或吸收范圍從小到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傳統的紫外線屏蔽劑雖然在某些方面有著不錯的抗紫外效果,如Si02對波長400nm以下的紫外線反射率高達95%,但經它們處理后織物的物理性能和織物手感受到嚴重的破壞,使織物的品質下降,耐洗性較差。
紫外吸收劑有定的抗紫外效果、質量穩定、經整理后的織物物理性能和風格得到了保持,但也存在吸收的范圍窄、整理后織物泛黃、應用范圍有限等缺陷。為改進紫外吸收劑的性能,有學者對現有的吸收劑進行改性,以提高應用性能。如于淑娟[20]采用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單甲醚、羧甲基殼聚糖水溶性高分子對二苯甲酮類以及苯并三唑類吸收劑進行改性,有效提高了二苯甲酮類以及苯并三唑類吸收劑的水溶性。張惠芳等采用自制的多種組分的抗紫外整理劑UV-5和UV-6,通過實驗探索出了一套的整理工藝,提高了抗紫外整理劑的適用范圍,取得了較好的抗紫外效果。
除了對現有的吸收改性,近年來納米抗紫外研究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由于納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結構使其具有好的抗紫外效果,且整理后日對織物色光、親水性以及手感無不良影響。而Ti02和Zn0納米材料當其吸收劑與同樣劑量條件下,在紫外區的吸收能力強,吸收峰更高。粒徑越小,對光的屏蔽面積就越大,一般在30~100nm之間時,它們對紫外線的屏蔽效果好??梢哉f納米紫外吸收劑的研制是織物抗紫外整理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在納米抗紫外整理中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防止納米材料的團聚、整理劑與纖維的結合及減少織物的強度損失。
浙公網安備 33048102000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