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纖維
可采用物理改性、化學改性、復合紡絲及把紡織品抗菌劑添加到紡絲液中紡出纖維的方法制取抗菌纖維。
物理改性技術:使抗菌劑滲入纖維表面較深部位。如開發表面粗糙化和微孔化的纖維,在后整理時有利于抗菌劑滲入纖維表層以下。還可以在紡絲過程中把抗菌劑添加到紡絲油劑中,在纖維的冷凝收縮和牽伸收縮時能包容在表層以下的部位。
化學改性技術:將抗菌基團接枝到纖維表面的反應基上。對于不具備反應基的物質要引入反應基,使纖維具備化學改性的條件。
紡絲液中添加抗菌劑:這是開發抗菌纖維的主要手段。一般采用無機抗菌劑多用熔融紡絲法,采用有機抗菌劑多用溶液紡絲法。
復合紡絲:對于芯鞘纖維,抗菌劑可以只添加到鞘層中,這不僅節省原料,而且有利于保持纖維的基本性能。對于并列纖維,添有抗菌劑的聚合物可以作為并列的一個成分。
2、后整理加工法
浸漬法或浸軋法:工作液中可加入起協同作用的滲透劑,它可與非離子型及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同浴處理,不能同常用的陰離子型助劑同浴。
表面涂層法:對織物進行涂層處理,使抗菌劑固著在織物表面,從而起到抗菌的效果。
樹脂整理法:主要是將抗菌劑溶解在樹脂中然后配成乳化液,將織物放在乳化液中充分浸漬,樹脂能夠附于織物表面使其具有抗菌功效。
微膠囊法:是將抗菌劑制成微膠囊,再用高分子粘合劑或涂層劑對織物處理??咕鷦┮竽苓m合粘合劑的加工條件且能滲透到纖維無定型區以增強其耐洗性。
浙公網安備 33048102000840號